中新網北京2月20日電(上官雲)20日下午,首屆人文中國論壇暨《國家人文歷史》創刊100期慶典在北京人民日報社舉行,資中筠、楊天時等知名學者受邀出席該活動,並對《國家人文歷史》未來的發展提出意見。2014年又逢農曆甲午年,諸位學者熱議“甲午”並暢談了自己關於“國家”的看法。資中筠表usb示,國家可分為三個層次,大部分文明的現代國家都是“談出來”的國家,而愛國則是人天生的感情。
  多位學者分享“國家”觀點 探討“你好,甲午年!燒烤”主題
  《國家人文歷史》(原名《文史參考》)雜誌主要關涉人文歷史內容,自2010年1月創刊以來,至今已出版百期。2014年又逢農曆甲午年,因此《國家人文歷史》雜誌特意邀請資中筠、何建融資明等多位文史界專家學者,以“國家的歷史拐點”為議題,分享各自關於國家人文歷史的觀點。同時,還邀請雷頤、馬勇等史學界知名人士作為沙龍嘉賓,共同探討“你好,甲午年!”這一時下熱門主題。
  在提及“國家”的當鋪概念時,資中筠的觀點較具有代表性,即大部分文明的現代國家都是“談出來”的國家。資中筠把國家分為三個層次,首先是自然的國家,即故土;其次是民族,特點是積澱了悠久的歷史文化特點;第三則是政治性的國家。但資中筠表示,愛國是人天生的一種感情,而中國人最講愛國主義。
  馬勇、徐慶全等近現代史專家則分享了自己關於“甲午年”的看法。馬勇表示,1894年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個甲午年,而在這年發生了甲午海戰,中國戰敗。在馬勇看來,抗癌食物這堪稱近代中國一個的“歷史拐點”,正是這次失敗,刺激了國人的神經,才引起了以後的巨變。
  《國家人文歷史》著眼歷史關照現實 2014年改版
  《國家人文歷史》在發展歷程中,始終秉承“真相、趣味、良知”的理念,既著眼於歷史又關照現實,贏得廣大讀者的認可。2014年1月,《國家人文歷史》全新改版,增加頁碼、改用銅版紙印刷,以求提升雜誌整體品質。在活動伊始,主辦方播放短片“國曆百期精彩回顧”向來賓展示這一過程。
  隨後,《國家人文歷史》總編輯王翔宇在致辭中表示,當代對正義良知的堅守更可貴。我們必須有勇氣面對歷史,否則就無法面對未來。面對社會變革、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,《國家人文歷史》要抓住機遇,搭建平臺,為推動社會進步做些扎實的事情。
  知名學者楊天石則透露,《國家人文歷史》每期發行量已超過30萬冊,這是很了不得的成績。他也期待未來《國家人文歷史》能夠發表更多振聾發聵的好文章。
  學者資中筠亦獻上自己的賀詞。她說,每個雜誌各有特色與讀者群,處境也不盡相同。希望《國家人文歷史》在發展中能夠堅持良知和真相。
  人民日報社副社長何崇元出席活動並與各位嘉賓共同見證了《國家人文歷史》百期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。
  攜手“免費午餐”基金推行公益活動
  《國家人文歷史》雜誌在對歷史負責的同時也關註、承擔現實的社會責任。2013年12月,《國家人文歷史》攜手“免費午餐”基金,推出“國曆公益——訂國曆雜誌、送免費午餐”主題公益活動,將所籌集的善款捐贈給“免費午餐”基金,以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。
  據“免費午餐”公益活動發起人鄧飛介紹,中國目前約有三千多萬流動兒童,在“免費午餐”發展的過程中,每天約為七萬農村孩子供餐。鄧飛表示,未來“免費午餐”公益基金將繼續採取民主、透明、聯合的方法,將行動的力量與柔軟的力量聯合起來。
  在本次慶典活動上,鄧飛還總結了與《國家人文歷史》雜誌合作的公益成果,並宣佈了2014“國曆公益行”系列公益活動的計劃,這也宣告著《國家人文歷史》雜誌在公益活動和社會責任領域開啟新的一頁。
  此外,為回饋和大寫讀者4年來的支持,《國家人文歷史》雜誌還通過各種渠道面向讀者開展“尋找百期老讀者活動”。在百年慶典的當天,邀請資深讀者出席活動並贈送《壓垮清王朝的十根稻草》、《我們這些年——黨史重大事件親歷者說》等多本國曆出版的精品圖書。  (原標題:眾學者暢談"甲午年" 資中筠:愛國是人天生的感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bjhw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